【附视频】扬州非遗 | 唐迺扬:广陵潮涌 筑梦未来

2022-02-05 17:05
订阅
已订

开头.jpg






扬州非遗



中国古琴艺术历史悠久、绵延至今。根植于扬州的广陵琴派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为中国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的扬州非遗,让我们走进广陵琴派第十二代传人,一起了解古琴文化。




唐迺扬,是古琴艺术(广陵琴派)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对他来说,意蕴悠长的古曲《鹤鸣九皋》有着特别的意义。



唐迺扬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广陵琴派)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每次弹到这首曲目都有一种感慨,同时,这首曲目也是我第一任老师胡荫乾所教的一首曲目。刚学这首曲子的时候二十多岁,对于曲艺的理解很粗浅,我今年已经有六十出头了,四十年过去了,所以再回过头来弹弹老师(教)的(曲子),无论是自己手上的功夫,包括对曲艺的理解加深了很多。


这首悠然的古曲不仅表达了唐迺扬对恩师的深深思念,也一下子把他的思绪拉回到了青葱的学琴时光。上世纪八十年代,唐迺扬拜入广陵琴派古琴大师胡荫乾门下。那时候,他有着自己的工作,即便工作繁忙,但始终坚持着心中的热爱。



唐迺扬

我们那个时候学琴也很辛苦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白天要工作,晚上抽出时间出来,我们那时候学琴不像现在,有很多方便的工具,我们那时候学琴就是靠脑筋记,老师曾经说过弹琴的人不靠谱,当时我对这个话真的有点蒙住了,我说怎么能不靠谱呢?后来才知道谱是指的琴谱,就是不能依靠谱子,而平时回去不去下功夫。



理解了老师的教诲,唐迺扬学琴时也是全身心投入,甚至到了忘我的程度。


唐迺扬

过去学琴都是骑自行车,回家的时候都是在自行车上,手就不断地在动,有一次我记得,动着动着忘记了刹车,一下子差点撞到行人,已经忘记了自己在骑车。

新闻女生 袁征

您还记得是练哪个动作吗?

唐迺扬

其实就是一个我们现在看似很简单的叫“掐起”的动作,因为这个要无名指按着下一个音位,大拇指在上一个音位上做一个一掐,起来的动作要做这个动作,在龙头上面做着,刹车把在下面,这样的话,手松了以后就忘了这个(骑车)差点撞了人。


日复一日沉醉古琴的日子,也让唐迺扬更加深入地走进了广陵琴派的浩瀚音乐世界。广陵琴派的生成、发展与中国古琴艺术同步,奏风格轻松脆滑、高洁清虚、中和疾徐,具有南北兼收、刚柔相济的兼容性和独特性。广陵琴派反映出了扬州独特的地域文化精神,是扬州文化艺术的重要遗产。胡荫乾先生过世后,唐迺扬继续追随广陵琴派古琴大师梅曰强先生学习古琴,终日弦不离手,专心钻研音乐理论及古琴演奏技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


 

唐迺扬

时间久了就形成了我的这种清微淡远的特点,清微淡远你必须要有一定的厚重的基本功才能弹这种清微淡远的曲子,才会能体会这种意境。


徜徉在音乐编织的绮丽世界,古琴也给予了唐迺扬很多心灵上的收获。



唐迺扬

学琴不光是学会了音乐,同时,我们学了琴以后,可以跟古人一种交流,通过琴的声音就像进入了时间隧道,就看到了几千年以前的中国的文化。      


为了传承好古琴艺术,2000年,唐迺扬开始进行古琴教学,为广陵琴派的传承、发展默默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唐迺扬

左手放在这,你因为个子小,放在九徽的位置上,不要靠着弦,我们右手挑勾……   



8岁的朱沐橙是唐迺扬先生最小的学生,别看她年纪小,学起琴来可一点都不含糊。


朱沐橙

我很喜欢古琴,因为我弹的时候很开心。  



在教学时,唐迺扬十分讲究因材施教。


唐迺扬

我觉得对于像这样的小朋友,我们会想更多的办法,为她特意用古诗词《静夜思》,我编了一个小曲子,然后把古琴的谱子再填在里面,这样又会弹琴了,同时也会有对古诗词的一种领悟。  


龚琪虎是一位古琴爱好者,他和古琴之间也有着一种微妙的缘分。



龚琪虎

我早年的时候是和唐老师一起,梅曰强老师学琴的,后来由于工作比较繁忙就把学琴的事耽误下来了。现在到了要退休的时候,感觉时间比较充裕,所以又来找到师兄,把师兄作为老师,跟他继续学习。  

新闻女生 袁征

为什么对古琴念念不忘呢?

龚琪虎

因为古琴是具有扬州文化的一个方面的代表,我对古琴还是比较热爱的,它也起到一个修身养性的作用。  


唐迺扬表示,今后的日子里,他会继续尽己之力,脚踏实地地走好广陵琴派的传承之路。



唐迺扬

(我希望)把我们这个古琴艺术能走进校园,中国古老的古琴艺术要向小朋友们传播,这样才能让古琴扎根于这个社会。  



还有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今天17:43扬州一套

《新闻女生·玩收藏》

敬请收看!


微信图片_20210107193449.jpg

记者|袁征 马力

编辑|高明芳

记者: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