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万家】呱呱叫!扬州这种舞不仅美还这么有故事……

2021-02-27 17:36
订阅
已订

webwxgetmsgimg.jpg

图片


傩舞(跳娘娘)始于明末,盛于清代,流传于扬州市邗江区西北乡和卲伯湖一带,是这一区域“香火会”中人们设坛请神、祈福消灾时的祭祀性娱神舞蹈和说唱,出自古巫、古傩。


今天的《非遗进万家》带大家了解的就是2007年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非遗项目——傩舞(跳娘娘)。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代学者黄鼎铭在扬州竹枝词《望江南·北调》有“扬州好,古礼有乡傩,面目乔装鬼神态,衣裙跳唱女娘歌。逐疫竟如何?”的诗句,这里说的“女娘歌”,指的便是傩舞(跳娘娘),傩舞的表演者也称“香火艺人”。


“跳娘娘”头戴凤冠,身着霞帔、百褶裙,裙边挂满了小铃铛,在简单的打击乐伴奏下,舞蹈动作优雅娇柔。全套动作计有28式,而且多以凤鸟形态取名,有“凤凰朝拜”、“凤凰展翅”、“凤凰理衣”、“凤凰抖毛”、“凤凰三点头”、“丹凤朝阳”等。这种独具魅力的舞蹈,亦被称为“凤舞”。乡亲们这样评价它:“远听锣鼓近听声,唯有凤舞最拿魂。”


图片

清朝初年,扬州市邗江区黄珏镇的“丁氏香火”传人,将原先带有古朴雄健风格的以男舞为主的“跳娘娘”,改编成了“动作优雅娇柔,步伐小而悠颤”的以女舞风格为主的“跳娘娘”, 加上凤形服饰的搭配,使得“跳娘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都得到了加强。“丁氏香火”,延绵十余代,传承不息。
图片

图片

为了让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不至失传,

80年代“跳娘娘”末代传人丁久高

受邗江文化馆的邀请,

在馆中传习傩舞(跳娘娘)。

1988年,

经邗江文化馆张力同志的

挖掘、整理,

完成了四万多字的稿本,

绘图六十四幅,谱乐十九章。


图片

另一方面,

当年,邗江文化馆也组织创作班子,

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舞蹈元素,

打造舞蹈艺术精品,

通过挖掘、加工、创新,

将傩舞(跳娘娘)改编成

女子群舞《花香鼓舞》。


图片

这次一菲来到了扬州市文化馆,

采访到了傩舞(跳娘娘)的

市级传承人朱佳鑫。 


传承人介绍



朱佳鑫

江苏省舞蹈家协会会员

扬州舞蹈家协会理事

邗江区舞蹈家协会主席




赶紧点击播放来听
朱老师介绍跳娘娘的前世今生!




图片

 朱佳鑫领舞作品《花香鼓舞》

时至今日,

每年的文化遗产日上,

都少不了跳娘娘的表演。

朱老师和跳娘娘的传承人老师们

也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广着

舞姿妩媚、韵律优雅的傩舞。


图片

朱老师教一菲如何持鼓


“舞不离鼓,鼓不离手”,

愿“说、唱、舞”三位一体的

傩舞(跳娘娘)一直舞动下去,

舞出非遗之美,

舞出新时代的韵律。


编辑:扬州交通广播 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