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艺兵
简介:钱翼斌,笔名钱艺兵,作家、编剧、导演,著有影视剧本《天道酬勤》《徐兆华》《谢馥春传奇》《追梦者》《我与狗狗的N个约定》及长篇纪实文学《二战秘闻》《中东风云》等,约400万字,作品曾获政府“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优秀电影剧本奖、公安部第十一届“金盾影视奖”及团中央与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志愿文学奖” 等,作品入选多种选集,部分作品介绍到海外。
农历正月初四,是我国民间的传统“接神日”。
据说,这天是诸神由天界重降人间之时,首先,接灶神。腊月二十四,各家“送灶”,在灶龛前供上糯米饭、米粉灶团、果品等,意在请灶神吃了上天不说坏话,灶神去了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了工作以后,于正月初四返回人间,各家便点燃香烛,摆好贡品,迎接并叩拜灶神,感谢其“上天言好事”,希望他“下界保平安”。
为什么要首接灶神?
因为灶神,旧时叫灶王爷、灶君菩萨。在神话传说中,黄帝、炎帝“死作灶神”,职司人间善恶。“灶神名禅,字子郭……夜披发,从灶中出。”(《杂五行书》)。《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则注:“髻,灶神,著赤衣,状如美女。”这里竟把灶神比作人见人爱的美女。民以食为天,对于掌控人间饮食的灶神,人们当然毕恭毕敬了。
对于民间接灶神的规格,有歌谣流传:
正月初四接灶神,
家有杯盏来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
豆沙甘松糯粉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
醉饱灶神好话言。
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短”,当然“好话多说,坏话少说”,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灶神静静的看着这家人春夏秋冬的一日三餐和琐碎细小的柴米油盐,甘受炉灶风箱前的烟熏火燎,默默忠于职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正月初四日,又是女娲创世神话的“羊日”。
晋人董勋《问礼俗》有记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由于羊王(神)供奉在马神庙,所以,旧时开羊肉铺的老板在该日要到马神庙去烧香,寓意“三羊(阳)开泰”,来年生意兴隆。
资料图
到了正月初四的下午,许多人家忙于准备祭牲、糕果、香烛等物。按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日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先于初五日接财神,名曰“搶路头”。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羊头寓意“三羊(阳)开泰”吉祥,鲤鱼又称“龙鱼”,寓意“鲤鱼跳龙门”高升,而且“鱼”与“余”谐音,象征着“年年有余”,图个吉利。
财神爷大名赵公明,中国汉族民间传说中主管财源的神明。据《封神演义》载,姜子牙封赵公明为玄坛真君,俗称赵公元帅,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其手下所掌管四名与财富有关的小神,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因而成为财神。财神倾注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寄托着安居乐业,大吉大利的美好心愿。
小时候,在扬州西北乡的集市大街上,看过踩高跷的“草台班子”,称其为“草台班子”,是因为演员多为当地农人,纯属自娱自乐。在鞭炮声与观众的喝彩声中,身着戏服的演员脚上绑高跷(木制圆柱形棍子,顶端固定脚板形木板),高跷约一米五至两米样子,脚踩高的一端,底端包一橡皮之类的软物便于巴滑,人踩在上边迈腿行走,为首者是头戴金冠,身穿大红袍,手捧金元宝的财神爷,高高在上,威风凛凛……
资料图
据说,高邮踩高跷最有年味,大年初一到初五均有踩高跷队伍轮番上阵表演高跷技艺,向人们祝福新年,可谓热闹非凡。
策划丨秦 靖
撰稿丨钱艺兵
新媒编辑丨孔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