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瓜雕,淮扬菜的一绝

2021-01-09 15:50
订阅
已订

微信图片_20180515141459.jpg


扬州瓜雕,又称食品雕刻,精美绝伦,历史悠久,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亦闻取西瓜皮镂刻人物、花卉、虫鱼之戏,谓之西瓜灯。”清嘉庆至民国年间,刘嗣绾《西瓜灯二十韵》、厉惕斋《真州竹枝词·瓜灯》等作品记载了扬州瓜灯技艺和盛况。


微信图片_20210109154601.jpg

摄影:杨海波

    

民国年间,徐谦芳《扬州风土纪略》曰:“夏令业厨者,善雕诸瓜为灯,玲珑透露,精美绝伦。虽曰小技,亦有可观者焉。”

    

陶文台在《江苏名馔古今谈》中写道:“清代扬州有西瓜灯,在西瓜皮外镂刻若干花纹,作为筵席点缀,其瓤是掏去不食的。到了近代,扬州瓜刻瓜雕技艺有了发展,席上出现了瓜皮雕花、瓜内瓤馅的新品种(凡香瓜、冬瓜、西瓜均有之),作为一种特殊风味,进入名馔佳肴行列。西瓜皮外刻花,瓤内加什锦,又名玉果园,是在‘西瓜灯’的基础上创新的品种。”

    

在南京,有一位淮扬菜大厨的瓜雕技艺堪称一绝,以雅、秀、灵、巧、细、造型精致见长,并以浮雕、镂空雕等高难度雕刻技艺自成一派,被业内誉为“瓜雕谢”。

    

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一个春天,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陪同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访问南京,适逢胡志明70寿辰,于是,江苏省政府特地在省级机关中山路11号招待所,为胡志明举办了祝寿宴会。

    

花团锦簇的招待所大厅喜气洋洋,餐桌上陈列着"咸甜适中,南北皆宜”的30道淮扬菜,除了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白袍虾仁、文思豆腐及拆烩鲢鱼头等招牌菜外,其中以西瓜、瓜蔬雕成麻姑献寿、寿星临门、十大盘龙等立体雕刻,形态栩栩如生,十分有趣。

    

莱肴围成众星拱月状,中间是一个由西瓜雕刻成的“瓜灯",特别引人注目,薄如蛋壳的西瓜皮下面,雕刻成“团寿”二字,上端中心制成一个小圆孔,中间四周分成八格,雕成八仙过海,并衬以浮云流水,人物形象神态各异,惟妙惟肖,圆孔周围制成玲珑剔透的锁壳花边,有的铲剔,有的浮悬,丝丝相扣,环环相套,线条流畅自然,空间比例平衡,虚实处理相宜,更妙的是中间瓜瓤已掏尽,内立一支红烛,东道主邀请胡志明划一根火柴,亲自点燃红烛,顿时光影闪烁,出神入化,把胡志明看呆了,他惊喜地问:“这是哪位大师的杰作?"招待所领导赶紧去厨房间唤出头戴大厨帽,身着白色工作服,人称“瓜雕谢"的谢兰馥,并介绍道:“今天寿宴上所有的淮扬菜,均出自谢大厨的巧手。”

    

胡志明听后,紧紧握住谢兰馥的手,满怀深情地说:“感谢您让我在中国南京度过了一个特别有意义,也特别难忘的生日!"胡志明说完,大约感到意犹未尽,竟捷步上前,热情地与谢兰馥作了个"同志加兄弟”的亲密拥抱,顿时,整个大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谢兰馥(1929一1991)出生于扬州东郊的泰安农村,从小家境贫寒,15岁跟随有"淮扬名厨"之称的叔叔谢芝宏在扬州六凤居菜馆学习厨艺,深得其真传。3年后学徒期满,经人介绍,他去菜根香饭店独立执勺,由于勤于钻研,红案、白案均出手不凡。

    

1958年,省政府交际处来扬州招厨师,经严格面试,调至南京,先后在省政府下属的南京饭店、顺昌饭店以及省级机关中山路11号招待所任大厨。

    

南京是省会,经常举办天南地北名家的书画展,谢兰馥只要有空,都会去观看揣摩,回到宿舍,他便对照菜谱苦苦钻研,他还从家乡扬州的漆器、玉器的纹雕、浮雕技艺中悟出真谛,并巧妙地引用,让书画、漆器、玉雕艺术与食品雕刻糅合为一体。


微信图片_20210109154552.jpg

摄影:郭志军

    

由于食品雕刻的食材多为瓜果,普遍脆嫩,虽便于雕刻,却极易破损、爆裂,甚至就在作品即将成功时因一点小小的疏忽大意,就会前功尽弃。因此,要求落刀准确,轻快有力,实而不浮,韧而不滞,刀刀游走切面,清晰齐整,一气呵成,富有立体感与美感。俗话说得好,梅花香自苦寒来,多年日复一日的摸索实践,谢兰馥终于练就一套娴熟的基本功,手、眼、脑并用,腕力、耐力、指力与刀法相得益彰。

    

1982年春天,谢兰馥从省政府招待所退休,组织上分配他担任原省长惠浴宇的家庭厨师。他不提任何条件,著名书法家林散之闻后,特手书“为人民服务”条幅一幅赠之,在宁扬饮食业里传为佳话。


微信图片_20210109154558.jpg

摄影:王顺山

    

如今,扬州将瓜雕发展至果蔬雕刻,瓜果蔬菜,厨师几乎无一不能雕刻。是烹饪与艺术融为一体的典型,也是中国烹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扬州食品雕刻被列入扬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者:钱艺兵

记者:
来源:
编辑:罗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