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需要「曲以情为重」,这有赖于演员的唱功来体现,包括行腔和润腔两个层次。行腔指按曲谱唱而无装饰,这只是形式上的追求。而「润腔」则指的是运用技巧来传情,也就是艺术家对角色的独特体会,通过独特的润腔技巧来落实。不同的润腔技巧,产生不同的韵味,既有外在的形式美,又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但是,「曲喉易得,而曲才不易得」,这说明润腔技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演员对声腔艺术本体进行探索,属于高层次的追求。
/ 字正的途径 /
/ 吐字 / 在语音学中,把声母称为辅音,是发声的音头(即字头);韵母称为元音,是字音成声的音。汉语有的字没有辅音,只有元音,如「衣」「乌」等。
李渔说:「世间有一字,即为一字之头,所谓出口者是也;有一字,即有一字之尾,所谓收音者是也。尾后又有余音收煞此字,方能了局。」他说的就是「字头、字腹、字尾」,吐字的全过程是——出字、归韵、收声。
吐字很重要,与抒情有关:「字正则义理切实……若字不清则音调虽和,而动人不易」,所以,演唱时吐字必须清晰。要求字要有乐、有韵;声要有字、有情。做到字「正」。
/ 字头引字 / 吐字是否能清晰,关键在字头。字头要准确、有力度。吐字头又称「喷口」,要「咬而不紧」,字头发自唇、齿、牙、舌、喉,有的字的字头是气声,如「p」「k」「t」等。字头发出只是一瞬间,不应延续。子音阻气爆破之后,要立即松开牙关,提起上颚,垂下颚,迅速将口腔各部分,调整到字腹韵母(元音)共鸣的位置。
/ 字腹引声 / 演唱与说话不同,说话时只要出音准,字音就能基本辨出。唱就不一样,一字唱出,韵母往往音要延长,如果延长时,字音走样,观众就听不清。字腹就是韵母(元音「a」「e」「i」「o」「u」)。比如「大」字,声母「d」爆破消失之后,接着就是韵母「a」的延长和保持。字腹是共鸣阶段,要有明确的支点。气息要顺着喉咙「向下」。
声音的好坏,关键在元音,所以,练声首先要练好元音。当子音转到母音时,嘴形的开、齐、撮、合、的动作尽量要小,以避免影响字腹的口腔共鸣位置;元音最后通过口腔变化收音(归韵)完成字形。
/ 字尾归韵 / 一个字收声时要归字韵。字尾是后缀的韵母,不能自成音节。字尾要清晰简短,收音要轻。如「怀来」「灰堆」等辙,收音在闭口音「衣」音,「言前」和「人辰」辙,收音在舌尖舔上齿,「江阳」和「中东」辙,收音在舌根。
/ 五音 / 指声母辅音,是出字时的字头着力点,分:喉音,如「g」「k」「h」等;舌音,如「d」「t」「n」「l」等;齿音,如「z」「c」「s」等;牙音,如「j」「q」「x」等;唇音,如「b」「p」「m」「f」等。
/ 四呼 / 指韵母,即元音的口形变化,有以下几种:开口呼,如「啊」「怕」等,口放松张开的音;齐口呼,如「衣」「齐」等,口角横向展开,口形稍扁平;撮口呼,如「迂」「居」等,双唇撮合伸出,口形小圆形;合口呼,如「乌」「呼」「工」「壶」等。
发闭口音时,两唇微合,但唇不要合得太紧,口腔内空间要松。单韵母的字在发长音(行腔)时,大多数字口形不变。但如「家」「关」这类字的口形要变化,「家」字由齐齿转变成开口形,「关」字由撮口形转变为开口形。
/ 四声 / 由于各剧种的字音不同,所以「四声」也各不相同。普通话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江南语言有入声,京剧韵白还有「尖」「团」字之分。
/ 十三辙 / 指唱词每一句的末一个字,需要有相同或相似的韵母。由于地域差别,各地语音不同,各种语系的押韵是不同的。有的剧种有十七辙、五音和七声等。「十三辙」是按北方语系的剧种语音的单元音、复合元音、鼻韵母的顺序,将主要元音相同的韵母合并,以两个同类韵的字作为「辙」的名,以便记忆。
以下是「十三辙」的发生规律以及收音时归韵的规律:
第一种:一音到底,直出不归,如「发花」「一七」「姑苏」「乜斜」,其本身都是单母音,所以,不需要收音,不改变口形。
发花,属张口音;一七,上下牙床要开启一指左右,发音从后脖子走到头顶,脑后音;姑苏,小圆唇音,满口音,发声时要鼓肋,而不是吹气;乜斜,收下巴,深喉音,抬笑肌。
第二种:归鼻腔共鸣,如「中东」「江阳」,归韵是半鼻音,鼻、口各一半。中东,归穿鼻音;江阳,归后鼻音。
第三种:归「n」,如「人辰」「言前」辙,归韵时,舌头顶上颚门牙床背面。人辰,言前,前鼻音,舌底颚音。
第四种:变嘴形归韵,归韵时口形有变化,由张口为合口,成「乌」音。
由求,字腹为「欧」,归韵时,嘴形撮拢成「乌」;苗条,字腹有「啊」字音,有时不收也可。归韵时,口形合,收一成。嘴形撮拢为「乌」;棱波,口大圆形,属于唇音,口要开大一点,收音时,口形收三四成,不要全闭上。
第五种:变嘴形归韵,归韵时口形有变化,由张口为合口,成「衣」音。怀来,口腔有穿腮感觉,「ai」「o」是介母,字腹张口,收音时,成齐齿形的「衣」;灰堆,字腹的口形要圆,是「ei」结合韵,收音一样归「衣」。
资料 | 《戏曲舞台艺术创作规律》胡芝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