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是为了更好的传承
扬州墓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作为人文纪念公园,墓园不仅安葬了新扬州画派领军人物鲍娄先画师、国学大师卞孝萱先生等,还专门在纪念园内为芸娘、刘应启等人树立了纪念雕塑……
本期扬州墓园名人纪念录,小编为您介绍国学大师卞孝萱!
▲扬州墓园卞孝萱雕像
国学大师卞孝萱
[1924—2009]
甘坐冷板凳,在学问上安身立命
卞孝萱,江苏扬州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副主编、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唐史学会顾问、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会长、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名誉会长。著有《刘禹锡年谱》、《唐代文史论丛》、《刘禹锡丛考》、《元稹年谱》、《郑板桥丛考》、《冬青书屋笔记》、《唐传奇新探》、《唐人小说与政治》等。
1924年6月20日,卞孝萱出生于扬州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出生不到两个月,父亲去世,寡母与卞孝萱相依为命。不识字的母亲每天先向邻人学会几个字,然后回家教卞孝萱。数年之间,母子皆识字数千,相依为命的孤儿寡母就是这样一起识字启蒙的。卞先生自幼受到慈母的言传身教,日后磨练出一心向学、发愤读书以光宗耀祖的坚定恒心。
▲卞孝萱同母亲
日后有几十位前辈为此事作画赋诗填词。如柳亚子赠诗云:“教儿先就学,即学即传人,此是弥天愿,宁关一室春。”陈寅恪诗《寄卞孝萱》其一为:“卞君娱母以文字,千里乞言走书至。我诗虽陋不敢辞,嘉君养亲养其志。”
齐白石老人赞赏卞孝萱乞画娱母的“至孝”之情,于甲申年(1944)亲画两只寿桃,题画曰“孝萱先生事尊太夫人至孝,欲得白石画使太夫人见之欢,予早闻之矣”,以表达美好的祝愿。

▲卞孝萱先生

卞先生做学问,注意研究新问题、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他考虑到唐代文学家,“刘柳”并称,“元白”齐名。但历来研究柳宗元、白居易者多,研究刘禹锡、元稹者少。为了填补这一空白,便选择了刘禹锡、元稹为研究对象,撰写了《刘禹锡年谱》、《元稹年谱》。此外,卞先生还写了《刘禹锡丛考》、《刘禹锡评传》(与卞敏合著)等。
此外,卞先生也注意运用新方法:文史结合、文史互证来做学问。他从总集、别集、正史、野史、类书、方志、档案、佛经、道藏、碑传、敦煌卷子等各类文献中发现不少新材料来研究唐人小说,并且获得了学术界的好评。

卞先生在学术研究中硕果累累的另一个原因是甘坐冷板凳。他1996年曾向大学生介绍过范文澜的治学经验,指出:“治学要‘天圆地方’。‘天’指头脑,头脑‘圆’,才灵活,能思考问题,如果‘方’,就呆板,不会思考问题了。‘地’指屁股,屁股‘方’,才坐得住,能认真读书,如果‘圆’,就滑了,坐不住了。”他还用范老的话号召大家下决心坐冷板凳。

卞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发展称得上呕心沥血。五十年代中后期,卞先生的工作有了调动,1956年至1976年,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专职研究人员,真是他到了哪儿,对中国文化历史研究事业就到哪儿。其间,他协助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章士钊校《柳文指要》。

除了擅长对历史文化学术的钻研外,卞先生对六朝文物的鉴赏亦颇有研究,他不仅是个社会科学家,还是个精湛的艺术鉴赏家。在一个古代书画面前,他可以谈上几十分钟,他说一个本民族学者没有艺术修养是不够全面的。这种刻苦自学的艺术修养可能也是指引他对六朝艺术研究的根源。
卞先生自学文史书画成家,涉猎领域广泛,出版各类著作约四十种,发表论文近三百篇,在国内外文史学界享有盛誉,其学术生涯始自中国近代史研究。1976年至1981年,卞孝萱任扬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在教学与研究期间,收集、整理的《辛亥人物碑传集》、《民国人物碑传集》两书,正是卞先生早年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总结。他以唐代文史为主攻方向,突破了治文者不治史、治史者不治文的单一范围,开拓出点面结合、文史结合的广阔领域,先后撰写了《刘禹锡年谱》、《元稹年谱》、《唐代文史论丛》、《刘禹锡丛考》等,主编了《隋唐五代文学分典》、《唐代文学百科辞典》等。在文史结合方面,卞先生尤为脍炙人口的是对唐传奇的研究,其《唐传奇新探》、《唐人小说与政治》等书,备受学界称道。他这种崇尚民族文化的思想一致贯穿了他一生的事业里,发表的各类著作论文只是他为实现这个理想的具体体现。他热爱中国文化是他从心底里认识到传承优秀中华文化重要性的表现。这是一种真正的人的情感,导致他一生成为一个真正的投入研究中国史学的人。他生前,出版了200多本专著,数百篇论文,在中国文化研究界留下了深深印记和影响。

晚年的卞先生锐意于新领域的探索,《郑板桥丛考》、《现代国学大师学记》、《家谱中的名人身影——家谱丛考》等,都是卞孝萱耄耋之年的力作。在长期的执教与讲学生涯中,卞先生以其“专通坚虚”的学风、诲人不倦的师德、提携后进的懿行、平易近人的态度,赢得了学界与社会的尊敬与爱戴。
2009 年9 月5 日上午10 时30 分,卞孝萱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鼓楼医院逝世,享年86岁。2010 年3 月,归葬蜀岗扬州墓园。

部分内容综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