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名愈耀 人品益谦——访扬州名中医李耀谦

2018-11-24 11:05
订阅
已订

QQ图片20181120151826_副本.jpg


  在扬州历史文化中,中医学独树一帜。从现存史料看,扬州中医药发展史最早可以追溯至三国时的华佗。华佗为广陵太守陈登治病的事,记在《三国志·华佗传》中:“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今人根据这段描述,认为陈登可能得了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


  华佗的广陵郡学生吴普,著有《吴普本草》。其后,唐代扬州高僧鉴真东渡,将扬州医药技术传至日本。宋元时的扬州有众多医家和专著,陈直的《养老奉亲书》可谓第一部养生专著,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堪称第一本医案专著。明清时扬州医家成就益丰,出现了专科治疗的领军人物。如顾世澄以疡科闻名,著有《疡医大全》;叶霖常以西医之说解释中医之理,著有《难经正义》。近现当代的扬州,涌现出悬壶世家赵海仙、医学教育家时逸人、喉科专家耿鉴庭、痔科专家丁泽民、温病学家孟澍江、本草学家谢宗万、儿科专家刘弼臣、国医大师王琦等名家,皆盛誉一时。


  李耀谦先生是当代扬州中医师。2018年国庆节,我们怀着对中医学的景仰和崇敬之情,慕名拜访了谦字门第六代传人李耀谦教授。出生于1943年的李老满头华发,走路却腰杆笔直,步履轻快。他家座落在城区一个绿色满园的小区,门前是鹅卵石铺就的小院,小小的院落因了绿色植物的错落有致,让人感到生机盎然。


  退而不休的李老,依然奉行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医德。我们到他家的时候,他刚刚结束对一个病人的诊疗。看见我们来,他第一句话就是:“我只能和你们谈一个小时,十点钟我要外出。”于是我们的访谈就在他家餐厅开始。年逾古稀的李老,口若悬河地和我们聊起他的学医经历。


  扬州中医名家辈出,形成了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的八大门派,和严密有序的传承模式。在近代扬州,凡师承弟子一般均有特定的医名,以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作为排行。这在全国并不多见。扬州中医的八大门派,有经方“臣”字门,代表人物刘弼臣;推拿“山”字门,代表人物丁富山、丁凤山;内科“然”字门,代表人物任若然、任继然;喉科“庭”字门,代表人物耿鉴庭;伤科“春”字门,代表人物殷鹤春;儿科“谦”字门,代表人物郑汝谦、郑俊谦;妇科“曾”字门,代表人物王效曾;外科“年”字门,代表人物陆松年。李耀谦说:“有人说我出身中医世家,事实并非如此。我是1960年考取扬州医专(今扬州大学医学院前身)中医学专业,食宿学费都由国家负担。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国家负担不了我们的费用,于1962年宣布学校解散。我失学之后的痛苦被我的母亲看在眼里,在妇幼保健院做会计的她,托人找到扬州名中医--‘谦’字门第五代传人吴克谦先生,于是正式拜吴先生为徒。”他捧出毕业证书的复印件给我们看:“我原名李大华,拜吴先生为师后,改名李耀谦。吴先生希望我能够光耀‘谦’字门。”


  听李老提起“谦”字门,我们顿时来了兴趣,请他介绍“谦”字门的历史。他说,“谦”字门的鼻祖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儿科中医大师陈里谦。“谦”字门主攻儿科中医术,以《内经》《难经》《伤寒论》《本草经》《金匮要略》等为理论基础,通过实践与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儿科学门派。经过七代人的传承和发扬,“谦”字门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说,郑汝谦是扬州中医儿科“谦”字门第四代传人,十六岁拜扬州大东门名医陈景谦为师,学习八年后,应聘到南门街商办的乐善中医院,四年后在扬州院东街17号开设诊所,称为郑汝谦中医儿科诊所。抗战胜利后,扬州霍乱流行,郑汝谦免费为贫民治疗,而且自掏腰包抓药,治好了许多病人,被时人誉为“郑如仙”。建国后,郑汝谦被推选为扬州市第一届人大代表。1956年受聘于苏北人民医院,创立了苏北地区第一个中医儿科。


  李耀谦的老师吴克谦,是医术精湛的儒医。李老说,吴克谦十六岁拜姨父——“谦”字门第四代传人杨佑谦学医。因天资聪颖加上学习刻苦,第三年就随师侍诊,第五年独立应诊。因为他诊断明确,用药适量,给药及时,收效快捷,救治了许多麻疹、流脑、乙脑、伤寒、百日咳、小儿麻痹症等疑难杂症,时人誉为“婴童救主”。吴先生尊重西医同道,经常接受西医儿科的邀请,会诊抢救危重患儿,并建议医院成立中西医结合病房。1958年乙脑肆虐,吴克谦首创清暑解表、化湿宣中、平肝熄火、涤痰开窍等疗法,挽救了大批患儿的生命,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在全省各大医院交流推广。说吴先生是个儒医,缘于他是冶春后社成员,不但擅长岐黄,而且擅长诗词。可惜天不作美,拜师两年后,吴先生在上班途中突发脑溢血去世。李耀谦和师兄弟黄彤岩、刘延龄、戴金樑、任士聪等人,在传承中医“望闻问切”四法之外,又结合听诊、全身诊查、心电图、CT等现代手段,确诊并救治了大批患儿,成为中医界公认的儿科宗师。


  我们与李老访谈的时候,不时有邻居和朋友询问他的坐诊时间,他总是不厌其烦告知就诊的时间和地点。在他和我们说话时,大约四五岁的小孙子兴奋地跑来叫爷爷。看见我们,就奶声奶气地唤我们爷爷和阿姨,并不好意思地把头埋进他奶奶的怀里。刚上高一的孙女一边照顾弟弟,一边帮妈妈整理房间。孩子的说笑声,厨房的炒菜声,加上我们的对话声,如同一幅幸福人家的温馨画面。现在李老一家有三人从医,令人肃然起敬。


  在闲谈中,我们又看到李耀谦医生为民请愿的另一面。他是扬州市一至四届人大代表,连续五届广陵区常委,扬州市农工民主党市委常委。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扬州市中医院位于国庆路串殿巷8号,医院就是一座小楼,一楼、二楼是门诊,三楼、四楼是病房。由于巷子太窄,稍微宽点的三轮车都进不来,病人就医非常困难。1983年,他首次书写提案呼吁选址新建市中医院。1985年,市人大同意并财政拨款八十万元重建中医院。李耀谦和院长利用周日,骑自行车跑遍扬州城,一个月后终于确定了文昌西路的现址。这座现代化的中医院一直为扬州与苏北的人民健康服务。


  李老见我们询问中医方面的知识,索性到他的书房里,将他和儿子李振庆、儿媳吴蓉合作出版的《青囊片玉——谦字门鳞爪续集》《谦字门医案选》和与戴金樑合著的《淮扬药膳选粹》三本医学专著送给我们。


  《青囊片玉——谦字门鳞爪续集》的书名,源于汉代广陵人吴普跟随华佗学医,得青囊之传,疗病多有奇效的典故。在这本书中,论及中西医病名的统一,保健、养生和预防疾病发生的方法,并列举了感冒、中风、肝炎、头痛等八十种内科和妇科病的症状、治法、药方。


  在《谦字门医案选》一书中,李耀谦毫无保留地将郑汝谦、吴克谦和他自己临床治疗的经典儿科案例奉献于世。


  《淮扬药膳选粹》一书秉承“药调”和“食疗”有机结合的方法,按照因证、因时、因地、因人施膳的原则,系统介绍各类药材和食物的别名、产地、性味、营养成份及饮食功效和宜忌,可谓中食疗养生的健康指南。


  李家客厅有一幅对联:“立身苦被浮名累;涉世无如本色难。”是启功先生手笔。李先生一再说,他并不希望我们宣传他,他的浮名已经够了。李先生郑重地说,改天他要和我们详细谈谈扬州的市井掌故,而且是医林之外的秘闻轶事。他说那些是《扬州画舫录》没有记载过的。他认为我们如把那些旧闻如实记录下来,就是一部新的《扬州画舫录》。


  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告别浮名、回归本色的李先生。我们期待他和我们谈医林之外的故事。


文/朱韫慧 韦明铧

作者:
来源:
编辑:壹周刊